第十三章 充实的一天_红楼遗密,开局宝二小书童
新笔趣阁 > 红楼遗密,开局宝二小书童 > 第十三章 充实的一天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第十三章 充实的一天

  还是昨天的套路,把背过的书留下,只带今天要背的会带着书箱出了荣国府,然后找了另一家茶肆,在那里要些好茶点心,认真看书。

  昨天问扫花有没有皮包挎包这东西,居然说那是外头下人才用的,简直莫名其妙。

  四书五经这玩意,怎么说呢,还是挺有意思的,至少多认点繁体字,学学怎么在没标点的情况下断句。

  昨天看过的大学、中庸和一册论语,他今天像是印在脑子里似的,记忆力的增长让许书行很开心。

  今天争取看完论语和诗经。

  他仔细想过,自己不太可能一直留在这里,也许哪天突然就魂归本身,那能带回去的只有知识和力量,也可能力量都带不回去。

  那就只剩知识了,先不说兴不兴趣,至少不浪费时间。

  高中还是有语文,说不定自己大学还可以报个文科红楼梦专业。

  还测过什么斯坦福标准智商,测了很多次,要么九十多,要么一百三十多,医生说可能左右脑子区别比较大,也可能是这个产生了多动症。

  现在想想,说不定就是因为这个特质让自己能进入这世界,爽!

  …

  日到中天,他又换到了昨天的德贤饭庄,在那里挑了僻静处看书,若是有人认出他来问,就拿宝二爷当借口。

  不光是看书,还看社会。

  现在他心里有数了,现在最小的货币单位就是文,也叫钱,也就是铜钱一枚,可以看作是一元。

  铜钱有分开用的,也有用绳子串起来的,一千个串起来就叫一吊,一吊又相当于四串。

  府里每个人都有工资,叫月例钱,至于金银,金比银是一比十的关系,但要看成色。

  银子换铜钱,官方定价是一两比一千,但因为银子成色不定,所以具体兑换比例不好说,还是要看成色。

  钱庄会铸成金锭银锭,也叫金元宝银元宝。一般五两一锭或者十两一锭。

  这里的重量单位也不一样,历史上度量衡单位一直在变。

  明代的斤呢是十六两,所以又有半斤八两之说。

  许书行记得父亲有说到,明代时一斤要比后来一斤更重一些,具体多少,好像是重96.8克。

  但是日常买卖中不可能都用到整数,所以有戥子用来称重,有夹剪用来把银子按需要夹成小块。

  但这样多次参与流通后就会剩下很多小碎块,还有一些旧的、不喜欢的或者坏了的金银首饰器皿等等,都可以熔炼后做成小锞子。

  小锞子会被做成各种各样的花式,是为了讨口彩,多用于礼仪往来。比如封赏,见面礼,生日贺礼等等。

  作为贾府的下人,得到主子赏赐的机会是很多的,这也难怪自己身上会带着银锞子。

  这银锞子五钱其实比五百文钱更值钱。

  一个里面夹着葱酱羊肉沫的炊饼,拳头那么大也就是一文钱。

  相当于2003年拿着两千多块今天必须花完。

  许家在县里算有钱人,父亲许承恒老山当过兵公务员下海做生意十年,在县里搞工程建房子什么的,资产号称过亿。

  但平时他手头也不富裕,压岁钱从来都是父母保管,家里有规矩,他想要钱只能跟母亲申请。

  萧素妃在县烟草公司当财务科长,就让他填费用申请单,会看发票收据还会做账。

  他往往要五十就填三五百,理由也是千奇百怪,萧素妃有时会给钱,有时给顿揍。

  只管吃现在身上的钱也够用,不够的话去找贾玲,人家身上都是金锞子,那玩意估计很值钱。

  但找了大脸盆,人家肯定追着让他去弄封建迷信,啊呸!

  …

  “伙计,再上一盘这种红烧胡子鱼。”

  这家饭店做的似乎是本帮菜,许书行也不知道这时代有没有这叫法。

  但看这里的菜式以红烧,生煸见长。口味较重,善浓油赤酱,颇有家常风味,那就是以后的本帮菜了。

  吃吃喝喝再一次整到了晚上店铺打烊,老板陪聊。

  有限的经验告诉许书行,练功最好是临近子时,那时再累都可能瞬间恢复,但成果会保留。

  子时一到,许书行眼一黑回到被窝里。

  藏在另一个世界的意识他仍然关在自己屋子里睡觉,看时间还不到十点。

  有点不对劲,这两个世界的流速已经显出了区别,这红楼世界明显更快了!

  许书行想起相对论,想起光速,想到了宇宙时间和霍金,还有时空旅行。

  …

  “扫花,你来!”

  五更天时,许书行又叫住第一个起床进给竹林子滋水的扫花,拿出钱来引他说话。

  “昨日我摔了头,忘记不少事,你跟我说说跟我相关的,省得我挨骂。你说一句,我就给你一钱。”

  银锞子放在掌心,又添了几枚铜钱上下抛着。

  扫花眉开眼笑,伸手先取了一枚铜板:“我这名字原先叫扫红,自打二爷进了怡红院,我就改成了扫花。这与你有关吧?”

  许书行点头开心:“果然你一说我就想起来了。”

  落叶满阶红不扫。

  白居易的《长恨歌》,描写安史之乱后唐宫的荒凉景象。

  “二爷最喜欢茗烟,后来给他改了焙茗,你猜什么意思?”

  许书行从扫花手里拿回一枚铜板:“烟花易冷,我猜二爷喜欢炒茶吧!”

  扫花一愣,赶紧摇头,抓回铜板:“当然不是啦,二爷说烟易散茗易冷,这茗须再细培,你懂了吧?”

  许书行若有所悟:“我们的名字都是动词加名词,扫花锄药挑云引泉,那墨雨....”

  “墨雨平日里研墨,但这活计也常被焙茗抢去做,放心你的活没人抢的。”

  许书行气愤:“为什么不抢?你们抢啊!”

  扫花哈哈:“大大前年我们在学堂打架,当时茗烟起头去讨个说法,那金荣拿板子乱抡,我,墨雨锄药打得那小妇养的脸肿得像猪头,后来就说得找个壮实点的,.....”

  “一直没好找着合适的,进了几个又放了出去。前月宝二爷生病,老太太夫人们就说要给二爷寻个身强力壮的替身儿,...”

  “嗯?替身?”

  许书行不知道自己还有这隐藏身份。

  “你还不是,你也就是生日子和二爷一样,时辰未见得最好,还在找呢,就让你先当个书童,也才进来三五天。”

  “哦...”

  “咱们引泉、扫花、挑云、伴鹤几个,只是名字虽好,却不衬人,只凭我们二爷的喜好罢了。”

  “你这书行是本来的名字,二爷不太喜欢,说听着像是卖书的铺子,但政老爷喜欢,就没改。”

  请收藏本站:https://www.xbqu.cc。新笔趣阁手机版:https://m.xbqu.cc

『点此报错』『加入书签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