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23章:瓦剌人的传家宝_影视:从咱们结婚吧开始
新笔趣阁 > 影视:从咱们结婚吧开始 > 第23章:瓦剌人的传家宝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第23章:瓦剌人的传家宝

  临近冬季,草原上虽然没有达到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地步,但已经没有新鲜的草料来供给牛羊食用了。

  今年春夏鞑靼部和大明一场大战,很多草原小部族为了避免牵连,远离了适合放牧的草场,所以今年的冬季牧民存贮的草料,不足以让这些小部族的大部分牲畜过冬。

  一般这样的情况,这些小部族只有两个选择,投靠大部族,或者袭扰大明九边,抢掠延边的大明百姓。

  不过今年,他们却有了新的选择-互市。

  在王宇的建议下,朱棣老爷子把互市交给了太子爷朱高炽来安排,由东向西,开放了辽东、大同、甘肃三个互市的地点。

  草原的一些小部族,可以将没有过多贮藏草料养活的牲畜、皮毛、毛织品,换成大明的存不住的陈粮、粗盐、茶砖、以及铁锅。

  当然了,还有一些白糖、丝绸、瓷器,这些东西也深受那些草原头人们的喜爱。

  一处瓦剌的大帐之中,马哈木手拿着一个大同互市换来的铁锅细细打量,锅底在帐中篝火的映衬程亮。

  大帐铺着的白色羊绒地毯上,还放着一堆精美的铅铁合金用具,包括餐盘、水壶、花样繁多,款式应有尽有。

  作为瓦剌三部的首领,马哈木自然不会缺这些东西,只是大明一向对草原人生铁或者铁器严防死守,突然肯卖给他们铁锅,总不可能真是向那大明昭告天下那样,大明皇帝念及草原人无辜吧!

  “这大明人卖的什么关子,这么好的铁锅,他们就这么卖给咱们了?”

  一旁站着一个年纪轻轻,已经满脸络腮胡的男人,眼中泛着光芒,闪烁着与他粗狂外表不符合的智慧。

  “父汗!这些铁器有问题。”

  说话这人乃是马哈木的最有能力的那个儿子也先,这次瓦剌三部一统,他也是出了力气,被加封为瓦剌部的太师。

  “什么问题?”马哈木将这外观不错的铁锅放下,坐在帐中大位之上,看看自己最器重的儿子能说出什么缘由来。

  那也先拔出黄金匕首,一刀捅向那程亮的铁锅,稍微用了点劲,那铁锅便被捅了个对穿。

  “父汗!这大明送进草原的铁锅,质地明显偏软,假若用来融了打造兵器,怕是不能使用。”

  这铁锅用力稍微大一些,都可能变形,加上草原部族掌握精炼技术的工匠可不多。

  “原来如此!”大明给草原卖锅,可能不可能那么好心,这是马木哈早就想到的了。

  不过如此,至少对那些底层的牧民也是一件好事。

  “看来咱们在宣化明军那条路子不能断,告诉他们每个月生铁每多出一千石,咱们每石的基础上给他们多加一两银子。”

  宣化城的一些明军,可是早就与瓦剌有所勾结,毕竟之前老爷子禁止与草原互市,一颗钉子、一粒米都不准流入草原。

  生铁是十倍的价差,成品武器是十五倍的价差,宣化明军武器的折损,这些年可是非常高的。

  看也先有些犹豫的样子,还是太年轻了啊。

  马哈木轻声一笑。

  “哈哈!也先,不要心疼这些财货,咱们一统瓦剌三部,消耗了不少实力。

  此时,不止大明人对咱们虎视眈眈,身后还有各个草原部族在窥视,只有把这些抢来财货,找宣化那些明军中的蛀虫换成刀剑盔甲,才能让咱们瓦剌强大起来。

  只要咱们瓦剌勇士手里有刀子,总有一天,咱们会把这些财货,从那些贪财的明军手里抢回来。”

  “父汗!儿子受教了!”

  马哈木给也先一番教导之后,挥手让他把这些硬度不够的铁具拿去赏赐给部族中的勇士。

  作为瓦剌大汗,马哈木自然用的是上好的瓷器,食物也有专门特别制作的炊具。

  礼仪饮食文化这方面,汉文化是有优势的,草原人来了去了,都被改变了一部分习俗。

  那口被也先用匕首刺穿的铁锅,它也没被浪费,简单的找工匠补了一下,流落到一户帮头人放牧的底层牧民家中,成了他们家的传家宝。

  这家底层的牧民勉强有个低矮的小帐篷,全家五口挤在一起。

  “这铁锅可是咱们家的宝贝啊!以前奶奶就在想什么时候,咱们家能用上铁锅啊,用这铁锅煮上羊汤多好啊!”

  一个草原的老人捧着这打了个难看“补丁”的铁锅,将脸贴在上面,不禁热泪盈眶。

  草原上铁料匮乏,加之工匠稀少,技术单一,基本就是加工个生铁,尽可能的满足军事用途。

  所以草原上,经常是十几户人家一口锅,和当初他们先祖入主中原的时候,控制十几户汉家一把菜刀的情况,简直来了个两级反转。

  旁边瓦剌的半大小子,倒是有些不太理解奶奶的激动的心情,有些茫然的看着这个铁锅。

  “宝贝?那今晚我抱着睡,决计不能把咱家的宝贝丢了。”

  倒是一旁挎着弯刀,披着皮甲的男人难得露出笑容,揉了揉孩子的脑袋。

  “放心吧!大明开了互市,过几天阿爸随大汗去大同,再跟那些商人,换些这种铁制的器物来。”

  在这位瓦剌的普通士卒看来,现在有机会搞到大明那边铁做的用具,那可是太好了。

  虽然他知道,这些铁具不能用来制造刀兵,但生活更方便啊!

  之前他们家用陶壶存水,一旦随着草场迁徙,这玩意很容易打破。

  他们使用的陶制的盘子也是一样,四处追逐着草场放牧的时候,不如铁制的盘子不易损毁。

  这瓦剌士卒虽然敌视大明,但心中却对那位给大明皇帝提出互市建议的人,充满了感激之情。

  而这位力主给草原互市加入铁器,深受草原人热爱的人,正在家里数银票呢!

  “大外甥!你是不知道,咱们这铁锅、铁壶、铁盘,糖霜,舅舅才拉过去,那些个草原人疯抢,哗啦啦的就没了。”

  在大明已经算是奢侈品的糖霜,一石(六十斤)已经卖到了三百两银子。

  到了草原上,心黑的张克俭直接卖到了一千两,而且带过去的两百石糖霜,全部被那些草原贵族包圆了,还让他下次多带一些去。

  “大外甥,按你的吩咐,那些我给你换回来了两百匹马,其中有三十匹没阉割过的种马,剩下的皮毛、牲畜我折了十五万两银子给你分成...”

  张克俭这独家的生意,可是王宇从老爷子那儿给他讨来的差事,所以分成之事,早就是说好的。

  “大外甥!这次舅舅还给你带了些好东西,待会去好好去你后院看看...”

  看着眉飞色舞,笑容猥琐的张克俭,王宇都有些忍不住想要留下他了。

  原因嘛!

  谁能拒绝一个这么不懂事的舅舅,自己和胡善祥的婚期将近,他居然光天化日之下,给自己塞了一批西域胡姬。

  这么一个多月过去了,不仅孙若微和朱瞻基的婚事定下了,王宇和胡善祥的婚事,太子妃张妍也帮他张罗好了。

  值得一说的是,孙若微因为靖难遗孤的身份,即使帮老爷子挡了一箭,但还是被老爷子忌惮,所以封了太孙嫔。

  太孙妃胡氏,反而是有些拐回原本历史的意思,选了山东光禄卿胡荣第三女,也不知道这次这位贤后,还会不会被朱瞻基废了,扶正他的“真爱”孙若微。

  “伯爷!王氏族人今日也从岭南回来,我已经把他们临时安置在一处小院暂住,您是不是要见见他们。”

  老族叔见张克俭走了之后,这才来给王宇汇报岭南赦免的王氏族人的情况。

  王宇提出互市,一则处理了大明官仓的陈粮,二则从生理上削弱了草原人,老爷子对他请求赦免一些被牵连的王氏族人,自是无有不准。

  王宇想了想,这些王氏族人可是自己在大明最坚实的班底。

  虽然王宇没花多大力气,就把王氏族人弄回来了,但还是要去人前作秀,拉拢一番人心。

  “见!当然要见,那都可是我王某人的骨肉至亲啊!”

  当初王氏族人在应天的可不少,一共十支分支。

  靖难的时候,靖安侯王忠和武城候王聪这两支封了爵,其他八支分脉陆续迁来应天发展。

  穷亲戚沾了点光,打着一门两侯的旗号,做什么事都很顺利,这些王氏族人,也陆续阔绰起来。

  在古代,有宗族血脉的联系,那可真的是可以一荣俱荣,一损俱损的。

  不过后来淇国公带着靖安侯和武城候去北征蒙古,丧师辱国。

  最后只有力劝淇国公不要孤军深入,力战而亡的武城候那一支遗孤幸免,其他王氏分支被老爷子一怒之下,全部发配了岭南。

  本来原主作为被夺爵的前靖安侯的遗子,那也是要被发配岭南的。

  不过,谁叫他的小姨是当今大明的太子妃张妍呢!

  左哭右闹,倒是让太子朱高炽给老爷子求了个恩典,把原主要过来与朱瞻基一道抚养。

  在大明,王宇有能力又有关系,就是这样的自信且骄傲。

  现在,王宇能从同辈的勋贵子弟中脱颖而出,经常带着幼官舍人营的勋贵们,在应天撒币吃吃喝喝,勾栏听曲,磨练武艺。

  王宇现在在五军营虽说只是个小小百户,但也会被成国公朱能、英国公张辅这些大佬,叫去宫中陪老爷子军推。

  当然了,王宇虽然算是三代勋贵的领军人物了,但在宫中军推,还是只有站着旁听的份。

  王宇去宫里听完老爷子的军推,明显大明开始注意到马哈木突然趁着大明回军的空档,出兵一统瓦剌三部,除掉了漠西对他瓦剌汗位有威胁的太师伊思马。

  关键是马哈木令自己的儿子也先,坐上了瓦剌太师的位置,掌控了原先伊思马的部众。

  原先还是松松散散的瓦剌三部,由于马哈木既有大义名分,又实际掌控了压倒性的力量,现在瓦剌三部的已经被他整合起来了。

  有边关的将士来报,这段时间,瓦剌部不断在蚕食鞑靼所部原先的地盘。

  瓦剌这段时间,通过不断地抢夺,将草原东部鞑靼部原先的地盘,逐渐收为自己的地盘。

  短短几个月的时间,马哈木带领的瓦刺,就成为草原上实力最为强大的部落。

  要知道鞑靼部自诩为黄金家族的继承者,想不到被他们视为奴隶的瓦剌反客为主了。

  老爷子也没想到,把鞑靼部打残了,最后反倒是便宜了瓦剌部的马哈木。

  对于日益强大起来的西漠瓦剌部,老爷子自然也是警惕起来,开始在不便动兵的冬季频繁召集勋贵军推,务必准备好初春的作战方案。

  老爷子就不信这些草原人狗改的掉吃屎,他们发展到一定程度,必然要袭扰大明。

  与其等瓦剌壮大自己,后续袭扰大明边关,不如主动出击,打断他们的势头。

  以现在的小损失,主动争取以后的太平,这才是老爷子高瞻远瞩的战略。

  这样的战略眼光,内秀于心的太子朱高炽不是不懂,但他心中对百姓还是存着一份仁德。

  在太子朱高炽看来,打仗,打的就是后勤。

  兵马钱粮哪里来。

  权贵的子女会去当大头兵吗?

  百官愿意放出那些佃户、私奴,让他们挂靠千亩、万亩的田地荒废吗?

  攀附着朝中权贵的商人,会乖乖的纳税吗?

  太子朱高炽很清楚,老爷子一打仗,所有的兵马钱粮的负担,都只会是大明最底层的百姓在承担,所以他才这么反对老爷子打仗。

  历史上,所有武功的皇帝的诟病,都来源于此。

  假若你穿越汉武帝时期,大概率你是个没有血统、没有身份的人。直接被当成人当成奴隶,经过你的聪明才智,屡次帮助你的主人赚钱,获得白身。

  当你靠着自己的现代知识在大汉发家致富之后,两个小吏立马拿着一张白色的鹿皮,告诉你这是以一当四十万钱的货币,然后把你的家里的铜钱粮食全部搬空之后,告诉你,你还差皇帝二十万钱,限期三天补足欠款。

  你不愿意,然后立马就有酷吏来给你逮到牢里上大刑,什么夹手指,垫砖头全都给你来一套,保你乖乖的收了这以一当四十万钱的鹿币。

  按照穿越的人口基数来说,如果魂穿,你穿越占人口总数约0.3%的权贵概率,可是没有99.7%的底层汉民大。

  所以生活在汉武帝的时代,百年匈奴是被打垮了,大汉威震四方,四海咸服。

  可一般的汉民家里,青年人要么服兵役,要么自带干粮服劳役,民生凋敝。

  一旦在草原上被匈奴突袭,这些青壮基本十不存一全。

  这些汉民家中,还被酷吏拿出的以一当十铜钱、以一当百铜钱,以一当万大钱、以一当四十万钱的鹿币,一洗再洗。

  即使是你穿越一些权贵,你也会被洗得一无所有,毕竟不是谁都有资格,能欠皇帝四十万钱的。

  那时候,你就知道了,拿着以一当万的大钱,只能当一文钱花。

  作为封建王朝的百姓,一层一层的权贵压在头上,本来就很苦了。

  皇帝要是动作多一些,大多数时候,这些百姓活着比死还痛苦了。

  太子朱高炽读过很多儒家经典,当然不是被什么仁德给洗脑了,但他还是知道百姓的负担有多重。

  知道无论王朝兴亡,百姓都是苦,所以希望老爷子能不打仗,还是就不打仗,不要再给大明百姓增加负担了。

  只能说老爷子和太子都没错,一个站在了大明整体战略的角度,追求外稳;一个站在了大明百姓疾苦的角度,追求内安。

  说不清那边更高一筹。

  只是现在,大明经济状况很窘迫,府库的储备都到了捉襟见肘的地步。

  前段时间黄河泛滥,太子朱高炽都不得不挪用将士过冬棉衣,还被老爷子一番调侃。

  只能说这是陆权国家的局限性了,只要大明放眼海外,完全可以靠着对外军事掠夺和经济掠夺手段,既能满足内部民生需求,又能削弱周边势力,保证大明的战略优势。

  不过,虽然现在郑和开始下西洋了,但实际大明还是奉行太祖朱元璋的海禁政策。

  当初朱元璋海禁,是为了防沿海军阀余党登陆作乱与倭国海盗滋扰。

  而今时不同往日了,大明已然内安定下来,郑和的宝船舰队更是稍加改造,就是东亚第一海军,区区倭国海盗的威胁,怎么比得上海上贸易带来的利益呢!

  当然了,王宇所指的贸易利益不是什么银子之类的东西,而是粮食、矿产等各种物资的输入。

  那些海外的土邦首领可不是什么好人,王宇相信,他们为了丝绸、茶叶、瓷器,甚至能收刮自己子民家里最后一点存粮,来给大明贸易。

  不过王宇这开海禁的折子还没递上去,就被太子朱高炽劝住了。

  互市还好,这没有先例,朱元璋也没明确禁止过。

  但禁海,可是太祖朱元璋的祖制。

  现在靖难之后,自诩为大明正统的老爷子,当然不会去推翻祖制,反而是事事维护。

  所以王宇听了太子朱高炽的劝,没有去追求大明正统的老爷子面前挨骂,找不痛快。

  请收藏本站:https://www.xbqu.cc。新笔趣阁手机版:https://m.xbqu.cc

『点此报错』『加入书签』